close

01.jpg

Gogoro 2 自從5/25發表以來,反應比起一系列來的熱烈,主要車身變大、價格變更親民,仍然維持非常好用的智慧電池及目前即將可以一路從基隆騎到屏東的能源網路,光是靠攏一般油車的規格就可以發現,這次二系列主打的是大眾市場,而售價較高的一系列、S系列則維持過往的主打喜歡特殊、新創的族群。

02.jpg

當一系列與二系列停在以起就可以發現,二系列的設計仍然看得到一系列的元素,第一眼看上還是可以知道這是 Gogoro 的車款。(一系列開箱點我)

03.jpg

外觀來說仍然比起一般油車來的獨特,雖然說從車架就可以看出,已經不是一系列非常精(ㄤˊ)緻(ㄍㄨㄟˋ)的一體成形鋁合金車架,改採一般機車常見的鋼管式車架,以及發表會以來最受討論的"香腸嘴"後尾燈。

外觀:仍有一系列影子,頗受關注的香腸嘴

這次二系列大量採用了公規的零件規格,對睿能來說除了外觀以外應該是輕鬆愜意,一系列的三角原理,到二系列的蜂巢式(六角)設計,就算不講這是哪家廠商的車款,第一眼還是可以知道是Gogoro出品的,這次也在輪徑、傳動系統、懸吊等做了大幅度的改善。

04.jpg

從車後、車側都可以看出已經不是一系列短短肥肥的外觀,改採一般機車細長的方式,但還是有Gogoro的精隨在。

05.jpg

蜂巢式設計,這邊也可以看出腳踏板比一系列小了不少。

06.jpg

前方也可以看到兩隻避震器,當然要更換改裝品也是可以的。

07.jpg

二系列的輪圈尺寸又比一系列大了不少,來到了14吋,輪胎規格100/80/R14,這樣的規格估計是要進軍海外市場。

08.jpg

這次車身外殼採用了兩種不同材質的塑料殼,車身上半部採用亮面噴漆,下半部則採用同色但霧面材質,或許為了不要看起來很廉價吧。

09.jpg

二系列的頭燈,Plus版本一樣跟一系列一樣外圍有一圈LED光環,但是為了六期法規頭燈變成全時點燈,近燈也不像一系列是亮中間兩顆,改為兩顆單體一顆近燈、一顆遠燈。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車頭面板上方多了一塊橡膠護蓋,主要是遮蔽內不鎖孔的。

14.jpg

拆下之後面板透過一顆螺絲固定,上到下方共有三個孔位可以使用,包含原廠的書包架等。

15.jpg

方向燈的位置則是與一系列相似,一樣是LED發光體。

16.jpg

頭燈左右兩側有塊橡膠護蓋,這也是可以加裝配件的地方。

17.jpg

前輪這次也是二系列跟一系列差別蠻大的地方,前後輪分別採用14吋與13吋的設計,原廠也用"歐規大輪圈"做為宣傳,估計未來也可能進軍國際市場吧。

18.jpg

輪胎一樣是跟Maxxis合作,前輪採用M6237性能胎,尺寸100/80/R14。

19.jpg

同樣與一系列相同採用前後碟煞的設計,但是碟盤稍微增大來到220mm,並搭配單向雙活塞卡鉗,以及SBS同步煞車系統,能精準將煞車分配到前後煞車,更加安全。

20.jpg

煞車油管採用金屬油管的配置,比起橡膠油管更加耐用。

21.jpg

為了降低車價捨棄了一系列的單搖臂前叉,改用了一般機車常用的潛望鏡式前叉,過彎的穩定性還算中等,但行程稍微有點不夠用,不過市面上已經有許多廠商開發二系列專用的前叉,可以自行升級。

22.jpg

前三角台看似有點單薄,實際上還算不錯。

23.jpg

喇叭位置採用半外露式,但應該不用太擔心防水的問題。

24.jpg

前輪胎紋。

26.jpg

輪框採用鋁合金材質,空間很大也很好洗。

27.jpg

水冷進風的位置與一系列相同,但沒阻擋砂石的網子。

28.jpg

車側可以看到,腳踏的長度縮短了,但與一般機車來說相差不大。

29.jpg

一樣有照地燈預留孔,但不向一系列Plus以上車款都有標配,二系列選配價格2,190不含工資122。

30.jpg

飛旋踏板採用鋁合金材質,比起一系列面積更大更好踩。

31.jpg

也改善了很滑的表面,顆粒狀的設計更能增加止滑。

32.jpg

直接標配後扶手,也有貨架可以選配,價格2,980。

33.jpg

非常迷人的香腸嘴,夜晚辨識度相當高。

34.jpg

由於沒有排氣管,後搖臂也就直接露出,後懸吊採用雙槍預載五段可調避震器,搭配13吋輪圈。

35.jpg

五段預載可調後懸吊,舒適度極佳但還不算容易軟腳。

36.jpg

後煞車採用180mm碟盤,搭配單向單活塞卡鉗,一樣搭配金屬油管,市面上同樣找的到相同規格產品。

37.jpg

馬達原本的G1馬達,而是新的G2 鋁合金水冷永磁同步馬達,功率與G1相似,但峰值往前提升,更適合市區騎乘。

38.jpg

後牌架直接鎖在後搖臂,檔泥板也改善了一系列容易濕背秀的情況。

39.jpg

由於改為鍊條傳動,鍊條張力可以透過這邊調整。

40.jpg

41.jpg

鍊條規格採用428油封鍊條,未來可加大齒盤提升動力,但必須與保固抗衡就自行判斷了。

42.jpg

另外一側則只有類似一般機車的傳動箱及避震器。

43.jpg

五段預載可調。

44.jpg

類似傳動蓋的樣子,事實上只是鍊條護蓋罷了。

45.jpg

428鍊條。

46.jpg

輪拱內部增加導水通到,可以將地面的水份更快排出。

47.jpg

側柱、中柱及鍊條。

48.jpg

側柱改為傳統鐵製材質,但一樣有斷電開關。

49.jpg

中柱也回歸一般機車的設計,蠻輕鬆就可以將車輛架起。

50.jpg

水冷排位於船底,面積比一系列大了不少。

51.jpg

後牌照燈。

52.jpg

G2馬達、橘色三向線。

內裝:更貼進傳統機車設計,唯獨腳踏空間較小

53.jpg

除了發動鍵變為Smart以外,整體內裝配置皆與一般機車大同小異,一般人蠻容易上手的。

54.jpg

腳踏上刻有 gogoro 字樣,也可以自行加裝腳踏墊。

55.jpg

龍頭下方,僅有單一掛勾,可以加裝Y、I 形架,增添置物能力,同實上方採用鋼琴亮面烤漆,下方採用霧面防刮材質。

56.jpg

一系列最令人詬病的椅墊長度,在二系列上增加了不少,更適合雙人乘坐,同時Plus採用了兩種不同材質的皮面。

57.jpg

前後座位有區隔出來,但不會太過明顯。

58.jpg

坐墊中間採用防滑材質皮面。

59.jpg

坐墊兩側都有 gogoro 名牌,未來可以自行升級旅合金名牌。

儲物:容量小幅增加,更方便置物

60.jpg

要容納兩顆電池的關係,置物箱明顯比一般機車稍微小了一點,但透過空間配置,還是能放下一頂全罩安全帽或兩頂小帽體的3/4安全帽,容量為25公升。

61.jpg

坐墊扣採用單扣設計。

62.jpg

也配置了坐墊自動升起裝置。

63.jpg

配置兩顆電池仍有如此容量的置物箱,還是要佩服睿能的設計。

64.jpg

看似大容量的置物箱,實際上只比一系列多了500cc而已。

65.jpg

大帽體含面罩的3/4安全帽也只能放一頂而已,但已經比一系列好多了。

66.jpg

Plus車型配置USB車充,車箱燈的部分需要自行加裝升級。

67.jpg

置物箱底部的快速維修孔位。

68.jpg

兩顆電池,以及一個官方未透露的孔位。

69.jpg

是家充嗎?還要等睿能公佈才知道。

70.jpg

71.jpg

電池前方也有預留線材走線位置,看來應該是有關電器類的設置了。

操作:更接進一般機車配置,但按鍵距離稍大

72.jpg

龍頭設計已經很類似一般機車了,包含兩個煞車油壺,讓煞車手感明顯比一系列更好,左右兩側的按鍵也雷同,但是按鍵距離稍微有點遠。

73.jpg

按鍵配置跟一系列比已經大洗牌,由上到下分別是雙黃警示燈、坐墊(待機狀態)、回充(發動狀態)開關、方格旗模式、里程切換及Smart智慧模式。

74.jpg

左側分別是遠進燈、超車燈(按壓)、方向燈及喇叭,方向燈距離分部有點遠,需要一段時間適應。

75.jpg

後照鏡的大小增加不少,死角也比一系列來的少,一系列車主同樣可以裝,但須加裝螺絲底座,已經不是按壓鏡片調整角度的方式。

76.jpg

煞車油壺已經改用單獨設計,手感明顯提升。

77.jpg

下方則是可以查看煞車油液面高度。

78.jpg

儀表配置,外圍一圈仍是顏色可調的設計,啟動鍵Plus版本採用了不可按壓的電容式按鍵,就算帶手套不要太厚也可以啟動。

79.jpg

不可按壓啟動鍵。

80.jpg

儀表本體。

81.jpg

82.jpg

83.jpg

里程顯示分別為總里程、單趟里程(可歸零)及預估剩餘行駛里程。

84.jpg

這次二系列多了回充開關,發動狀態下只要按坐墊開關就可以開啟或關閉回充。

85.jpg

86.jpg

儀表發動狀態。

87.jpg

後雙黃燈。

88.jpg

前雙黃燈。

89.jpg

夜晚頭燈燈環。

結論:仍是一款相當有趣的車款,更加貼近消費者

或許還有人在酸電、補助的來源,但有沒有想過,國內一般機車已經許久未大幅度更新配置,反倒是價格逐年上漲,這次Gogoro 2 的發表上市,批評聲已經比一系列來的小很多,必鏡二系列主打大眾市場,許多配備必須向一般機車靠攏。這也讓我們看到國內廠商在這幾年單純換殼就可以漲價,瞬間在Gogoro 2推出後立刻降價應戰。

90.jpg

一款車的底盤操控好與不好,通常只要上山路就可以知道了,但是這次順便測試二系列的電量,直接殺到羅東,有隱藏站點不用怕。

91.jpg

每次都會停下來看風景的九彎十八拐,天氣很好。

93.jpg

抵達羅東轉運站,電量比起一系列來的稍微省一點,大輪徑還是有幫助的。

 

Gogoro 2 主要優缺點分析

優點:

1.價格較一系列平價

2.車身尺碼增加

3.更好改裝、增加配備

4.大輪徑更省電、穩定

5.車箱配置改變更加符合使用性

 

缺點:

1.大燈亮度稍微不足

2.煞車手感增加但置動力稍微不足

3.儀表白天辨識度稍微不足

4.前後避震容易觸底(單人足夠)

5.腳踏空間較小

arrow
arrow

    wwilliam328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